在全球瞬息万变的局势中,重要新闻时刻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我们为您精心盘点今日的国际热点事件,带您快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关键动态与趋势。
败选一周内两度道歉、多次“被辞职”,石破茂去还是留?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参议院选举惨败后陷入政治危机,一周内两度道歉并面临党内强烈辞职压力。自民党青年议员及多个地方分会要求其引咎辞职,同时党内启动总裁罢免签名运动。然而民间出现"挽留石破"声浪,民调显示支持与反对辞职者几乎各半。分析指出,即便石破下台,自民党仍面临接班人选匮乏困境,党内各派系角力加剧政治不确定性。当前局势凸显自民党执政联盟沦为国会少数派后的深层危机。详情>>
欧洲高温炙烤,日本多地缺水:这个世界怎么了?
2025年夏季全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欧洲法国南部山火肆虐,希腊气温达46℃;日本因高温干旱导致水库蓄水量告急,水稻减产加剧粮食危机;中国敦煌出现45℃高温,华北则遭遇强降雨。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需要各国加强能源保障和应对措施,仅靠环保呼吁难以解决问题。全球正面临气候异常带来的多重挑战,亟需技术创新和国际协作来应对。详情>>
泰柬停火背后:泰军方目的达成,马来西亚及时斡旋
泰柬边境冲突在马来西亚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双方同意自7月28日起无条件停火。分析指出,泰国军方通过冲突已达成军事和政治目标,而持续对抗对双方均不利。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发挥了关键调解作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也加速了停火进程。冲突源于泰国内政纠纷及"通话门"事件,已造成双方重大人员伤亡和民众疏散。尽管停火为区域和平带来希望,但前线局势和民族主义情绪仍可能影响协议执行。此次事件或成为东盟加强区域协调的新契机。详情>>
特朗普一句话美以再现分歧 以色列:断电,军事占领加沙
以色列内阁考虑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军事占领并切断电力供应,特朗普称以色列对援助物资流动负有责任。以色列人权组织首次明确指控以方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超百万人面临灾难性粮食危机。以军持续轰炸造成平民伤亡加剧,极右翼势力推动吞并加沙计划,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以方行动。局势持续恶化,巴以冲突陷入更深人道主义危机。详情>>
外媒:荷兰政府称将召见以色列大使,就加沙局势表示谴责
荷兰政府28日宣布将召见以色列大使,谴责加沙地带"无法忍受"的局势,并对以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实施旅行禁令,指控其煽动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此前五国曾联合制裁这两名部长,引发以色列及美国反对。荷兰此举延续了国际社会对以方强硬派的不满,澳总理曾表示相关言论严重阻碍"两国方案"推进。详情>>
马科斯史上最短国情咨文没敢提中国,只觉“亏欠”美国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表任内第四次国情咨文,创下1小时10分钟的最短记录。演讲中他避谈中国,仅轻描淡写提及"亏欠"美国,强调菲律宾"与所有国家为友"。分析认为此举意在平衡内外压力,但其防长仍公开宣称要"抵制中国"。内政方面,马科斯高调反腐却遭舆论质疑,因其家族长期被指控藏匿巨额非法资产。演讲正值国内洪灾肆虐,抗议不断,多名政要缺席凸显政治分裂。专家指出,马科斯政府虽试图展现温和姿态,但其亲美立场及国内治理问题仍备受争议。详情>>
巴西总统卢拉:听说美国对关键矿产很感兴趣,那我们就自己留着吧
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拒绝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施压获取巴西关键矿产控制权的提议,强调巴西资源属于本国人民,任何勘探和开发需政府授权。卢拉宣布将成立委员会负责自然资源勘探,并筹备国家关键矿产政策。美方此前威胁对巴西加征50%关税并要求停止对前总统调查,引发外交紧张。巴西正寻求谈判解决分歧,同时加强与金砖国家合作。中国作为巴西矿产主要买家,双方经贸关系持续深化。美方关税威胁已对巴西航空工业等关键行业造成冲击。详情>>
特朗普金主警告:这么对中国,只能击中自己
特朗普重要金主、美国能源巨头EPD联合CEO吉姆·蒂格公开警告,特朗普政府将乙烷等化石燃料出口"武器化"对华施压的做法适得其反,已重创美国出口商利益。作为特朗普支持者,蒂格指出6月美对华乙烷出口量创历史新低,且导致美国失去国际客户信誉。虽然美方近期部分取消限制,但分析显示中国正寻求供应多元化,而全球短期内难以替代美国乙烷。中方强调伦敦经贸框架成果需双方共同维护,胁迫手段没有出路。详情>>
窜访泡汤,美国拒绝赖清德“过境”纽约
美国特朗普政府拒绝批准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请求,导致其原定8月窜访拉美"邦交国"并过境美国的计划被迫取消。国台办此前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赖清德以任何形式窜美,要求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分析指出,美方此举是为避免影响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赖清德办公室虽称取消行程是因台风灾后恢复等因素,但知情人士透露实因美方拒绝其过境纽约。这反映出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谨慎态度。详情>>
55岁男子被控跟踪&骚扰克拉克 他当庭认罪后被判刑18个多月
55岁男子迈克尔·刘易斯因长期跟踪骚扰WNBA球星凯特琳·克拉克,当庭认罪后被判处18个多月监禁。他此前通过社交媒体发送大量威胁信息和色情图片,导致克拉克产生严重恐惧并改变生活习惯。法官判决其服刑期间禁止接触互联网及靠近克拉克或相关赛事场所,并建议心理治疗。刘易斯辩称行为是为"警示安全隐患",但法官强调其需为威胁行为担责。检方表示判决保障了受害者权益,使其能安心回归正常生活。详情>>
数千菲律宾民众聚集国会前抗议:批评美菲关税协议 焚烧肖像
数千菲律宾民众在国会大厦前集会抗议,批评美菲关税协议损害本土经济,并焚烧相关人物肖像表达不满。尽管总统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执政三年成果,但民众认为政策未能惠及民生,对政府表现强烈不满。抗议活动反映出菲律宾社会对现行经济政策的不满情绪持续升温。详情>>
泰国陆军指责柬埔寨违反停火协议 柬方暂无回应
泰国陆军29日指责柬埔寨违反28日达成的停火协议,柬方暂未回应。此前,在马来西亚斡旋下,泰柬领导人经不到3小时会谈即达成无条件停火,双方同意建立监督机制并恢复高层沟通。专家分析称,快速停火得益于双方避免冲突升级的意愿、历史谈判经验及国际社会调解,但边境地区仍偶有交火。分析指出,切实履行协议、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是维持和平的关键,东盟将继续发挥协调作用。详情>>
金与正:朝鲜拥核国地位不可逆转 朝美接触只是美方“希望”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7月28日发表谈话,强调朝鲜拥核国地位已"不可逆转",指出朝美接触仅是美方单方面愿望。她表示朝方对过去对话的美方评价不予置评,并称当前地缘政治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美方若无法接受现实,朝美会晤将无法实现。朝鲜对维护国家地位的所有选项保持开放态度。(总台记者 董海涛)详情>>
梅德韦杰夫:美方对俄“最后通牒”增加了战争威胁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对俄发出的"最后通牒"言论加剧了战争风险。特朗普在访英期间表示对俄总统普京"非常失望",并将原定50天的俄乌谈判期限大幅缩短至10-12天。梅德韦杰夫指出,美方不断设置新的最后期限是"向战争又进一步的威胁"。美方将于28日晚或29日确认具体期限。(135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