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书事

   2025-08-02 kongyu870
核心提示:姨爹家在临桂的广西第一地质队大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单位宿舍,那些灰墙平房低矮而整齐,与成行的绿树相映成趣。因而地质队的老
图片


姨爹家在临桂的广西第一地质队大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单位宿舍,那些灰墙平房低矮而整齐,与成行的绿树相映成趣。因而地质队的老人在家门口就有负氧离子很高的锻炼场地,我每次去时,常能听见门球击打的清脆声响,还有邻里谈笑声回荡于空旷的院子里。

姨爹爱书,于是在不忙的工作间隙索性在自家房屋腾出个空间,开起租书铺子来。屋中书架倚墙而立,书脊朝外,颜色各异,层层叠叠如一段段斑斓山壁。书籍的种类也琳琅满目:占了大半“江山”的漫画书和杂志如《奥秘》《中外少年》,其次便是武侠小说,还零星夹杂着几册成功学书籍,自成一方小天地。五毛钱租一本,便可看上一星期。这价钱于那个年代而言,却也需攒上几天零花钱,方能换来阅读时的酣畅淋漓。每每回想起纸媒黄金年代,不得不感叹信息流动缓慢却也充满探索乐趣。

图片

平日里放学或周末,小屋中便聚集起一群孩子。大家挤挤挨挨地站在书架前,踮脚伸颈,手指在书脊上逡巡,仿佛在未知的矿脉上勘探。那些杂志里的新奇图片和诡秘故事,带着远方奇观与未解之谜,悄然叩响了每个好奇的窗棂。常有人捧着书,坐在门槛边的小板凳上,一页页翻读,或是带回家仔细品味,忘却了身畔流淌的时光。我亦曾为《人民画报》的金字塔心驰神荡,或为《飞碟探索》的传说惊异莫名,深陷其中而不知夕阳晚照,直到前来接我的父母声音由远及近。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于此情此景,方知那专注的滋味并非虚言。

夏天的书屋外,绿树成荫,蝉声嘶鸣不断,孩子们用攒下的零钱买了冰棍,一边吮吸甜丝丝的凉意,一边前来租借书籍。还回来的书页边角时常卷曲,书脊也显出疲惫的痕迹,内里时而夹着几片蝴蝶的翅膀,或是一枚枫叶书签,甚至夹着冰棍的纸皮。但正如苏轼所言“旧书不厌百回读”,姨爹接过只做简单地清理,也不曾催问谁的欠租。他常默默整理书籍,背影在书丛中显得格外宽厚。

偶有闲暇,姨爹也向我讲起野外勘探的往事。那些沉默的岩石,叙述着大地深藏不露的脉动。我恍惚间觉得,书页与大地原是同一种材质构成——书页上拓印着思想的痕迹,岩石镌刻有时光的印记。后来,随着姨爹退休,书屋也悄然关闭。平房渐渐隐没于岁月之中,唯余那些关于租书小屋的记忆,在我心中却始终未曾蒙尘。

如今思之,姨爹那间小小书铺,如同大地上一处隐秘的矿藏——它平实无华,只是用几架书籍、数枚硬币,便悄然打通了无数颗心与辽阔世界的通道。文字无声,却仿佛开凿了无数通向心灵深处的幽径;门槛低矮,却将我们稚嫩的脚步引向无限辽远之地。这些微小的通道,正是由无数寻常人默默敲凿而出。它们蜿蜒在时间深处,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行的路——纵使大地无言,但那些书页翻动的声音,却永远沉淀在记忆的深处,成为童年旷野里最清澈的回响。


值班编辑丨梁   亮

责任编辑丨李仁玉

值班主任丨莫   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