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看完了黄仁勋接受央视近40分钟的采访,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2025-08-05 kongyu910
核心提示: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能在央视坐着讲40分钟还不被剪成拼盘素材的,已经不多了?黄仁勋是个例外。他穿着那件万年不换

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能在央视坐着讲40分钟还不被剪成拼盘素材的,已经不多了?

黄仁勋是个例外。他穿着那件万年不换的皮衣,一字一顿地对着镜头,说出了一些极难得的、也极真实的话。

这场央视的专访并不热闹,谈话也没什么起伏,但我反而听得特别专注。因为里面不止有英伟达的商业逻辑,更有一个半导体行业老兵对中国和未来的判断。

我盯着他那双一直保持睁大状态的眼睛,心里其实只在琢磨一句话:这个人到底怕不怕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他说得很直接,不怕。甚至已经做好准备。

但他说的不是狠话,而是实话。

全球供应链永远不可能断连,中国就是其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听到这句的时候,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拉回来。黄仁勋说话一贯慢条斯理,但这句话没加修饰、没兜圈子。他很清楚在中国市场面前,没有什么备份方案是真正稳妥的。

英伟达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遭遇已经不是新闻。美方的限制一波又一波,A100、H100这些明星芯片从2022年开始就逐步被封锁,到了去年连特供版H800都被列入管控。表面上看英伟达也在适应,推出了一些出口合规型号,但其实懂行的都知道,这些低性能版只能维持存在感,没法真正拓展。

2023年,英伟达在中国的营收贡献还占到总营收的20%左右。到了2024年一季度,这个比例直接下降到了9%。(来源:英伟达2024财报)

这不是调结构,这是被动出清。

而黄仁勋说的第二句更有意思。

他说,华为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对手,未来几年会成为英伟达的真正竞争者。他甚至说,如果英伟达真的被彻底挡在中国市场之外,他相信华为能自己解决问题。

你这可不是个礼貌性评价。

这意味着华为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潜在威胁或地区性厂商,而是英伟达需要正面竞争的同行。

我查了下,今年三月,华为的昇腾C系列GPU芯片第一次出现在OpenAI论文引用的训练硬件列表里,这不是什么小事。

如果说三年前的昇腾还是打补丁的角色,那现在已经是站在舞台上的替代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黄仁勋那句就算我们进不了中国市场,中国也能解决不是虚情假意。

他真的清楚,这不是一句场面话。

更狠的是,他还有第三句话,几乎没有人注意。

他提到,自己做了三十多年CEO,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位仍在位、且带领公司从零走到市值万亿的创始人。他补了一句,每天都压力很大。

我当时在想,他到底怕什么?

怕股价回调?怕技术落后?怕地缘风险?

后来想明白了,他怕的不是输,而是无法掌控。

你站在英伟达今天的位置看,已经没有太多可以往上冲的方向了。市值超过苹果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家AI公司已经触顶。

但问题是,再牛的技术,也不可能逃出政治博弈的影响。

这次采访里,他没正面提美国,但讲了供应链不能中断、华为是强对手,已经等于说出他的焦虑。

对中国态度强硬的一派,会不高兴他这么示弱;但对中国市场来说,这反而更真实。

英伟达今天的难,不只是丢失市场份额,而是它无法控制对手的崛起。

你不卖,人家自己做。

你卡关,人家绕路。

你以为你是制高点,但真正恐怖的,是你发现制高点不是封锁,而是自造。

我知道有人会说,黄仁勋也不过是在镜头前讲点人话,为公司挽回下口碑。

但你他不是CEO发言稿读员,而是公司实际掌舵人。他能在央视说出我们不来,中国也会做出来,这比那些拐弯抹角讲合作共赢的,可信多了。

我也看了下股市反应,英伟达股价在过去两周其实没什么太大波动,说明投资人早就接受了一个现实:

美国芯片业对中国封锁的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往后再封,未必是利好。

你封的每一步,都会加速一个替代品的成熟。

这才是最真实的博弈。

采访最后几分钟,黄仁勋突然提到,他每天醒来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手机打开,看昨晚世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不是担心灾难,是怕错过决策时点。

这句话我听得挺不是滋味。

一个做了三十年CEO的老头,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是想我还能管住什么。他不是没权力,而是知道权力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所以那句我压力很大,真的不是矫情。

我就想问个事:

你觉得再过五年,英伟达到底是靠卖芯片活着,还是靠讲故事活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