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公职人员是否可以从事副业的讨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强,公职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原则。然而,中纪委近日的一则表态引起了热议:公职人员从事副业并非全部违规,有些副业在履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已被允许。这为不少想利用业余时间创收的公职人员提供了合法路径。
根据有关政策和规定,这5类副业已被中纪委明确允许,且不与廉洁从政原则相违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5类副业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
1、纯体力劳动:外卖、网约车等
对于部分基层公职人员,他们的收入相对有限,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纯体力劳动的副业,如跑外卖、开网约车等,已被明确为合法行为。中纪委指出,只要副业不影响本职工作、不利用职务便利获取额外利益,且符合法律法规,公职人员从事体力劳动并无不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职人员在从事这类副业时,不得在工作时间接单,或以工作资源为平台谋取私利,如使用单位车辆或占用办公时间接单等行为,这将触及纪律红线。
2、文字创作:写小说、撰稿等
中纪委明确表示,公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字创作,如写小说、撰稿等,属于知识类劳动,这类副业也是被允许的。只要创作内容不涉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泄露工作中的机密、不与本职工作产生利益冲突,公职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取稿酬。
此外,文字创作必须保持与公职的“防火墙”。比如,不能以公职人员身份进行宣传或以职务便利签署商业合同,同时需要确保创作内容与公职无关。
3、新媒体运营:抖音、公众号等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不少公职人员也希望通过运营短视频账号、公众号等方式增加收入。对此,中纪委表示,只要运营内容不涉及公职属性、不利用职务身份进行宣传,并且不影响本职工作,新媒体运营可以作为合法的副业。
例如,公职人员可以在抖音分享美食、旅行或生活经验等内容,但不能利用公职身份吸引流量或发布与职务相关的信息。违反规定的行为不仅会被追责,还可能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4、个人技能获取的报酬:编程、小程序开发等
如果公职人员具备特殊技能,如编程、设计、翻译等,那么通过这些技能获取报酬是被允许的。中纪委强调,这类副业属于个人能力的体现,并无违规之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个人房产对外出租
对于拥有房产的公职人员,将个人房产对外出租已被明确为合法的副业收入来源。中纪委指出,房产出租行为本质上属于资产管理行为,与廉洁从政原则并无冲突。因此,公职人员可以通过出租房产获取合法收入。
不过,公职人员在出租房产时需要注意:不得利用职务影响力谋取不正当利益,也不得与管理服务对象签订租赁合同,以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
注意事项:合法从事副业的“三大原则”
虽然中纪委明确放行了上述5类副业,但公职人员在从事副业时仍需遵守以下“三大原则”:
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副业必须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不能因副业而耽误正常的工作职责。不得利用职务便利
从事副业时,公职人员不得利用职务身份、资源或工作便利获取不当利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无论从事何种副业,公职人员都必须确保副业行为合法合规,并按规定如实申报个人收入。
中纪委的这一表态无疑为公职人员在副业领域提供了合理的指引,也让社会更加明确了公职人员从事副业的边界和要求。在廉洁从政的前提下,公职人员适度通过合法副业获取收入,不仅能改善个人生活,还能展现多元化的个人价值。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副业合法并不意味着无边界,公职人员仍需时刻牢记纪律底线,守住法律红线,切勿因一时疏忽而触碰禁区。只有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开展副业,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发展与职业操守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