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市场对既懂农业又精通电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抓时代机遇,依托广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电商育人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学校始终将人才视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积极搭建校企双元交流平台,将产业需求精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实行“纸上签约”到“线下共建”校企合作模式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与广西粮心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浦惠来宝机械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启了合作育人的新篇章。合作模式不止于简单的“签约培养”,而是向更深层次的“共建共享”迈进。
企业不仅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深入课堂,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开展实战训练,还与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投入建设1000㎡电商实训基地,包含12个标准化教学直播间和6个品牌实战直播间,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了“校方出标准、企业出案例、共评技能级”的双元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广西“兴桂杯”数字乡村直播大赛学生专场比赛在学校举行
工匠精神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专题报告,到“郑志明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落户,学校积极将顶尖的行业标准和工匠精神引入校园,共同为学校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通过大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坚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为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到我校作专题报告
创新培养模式,三链四维融通育人
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变革,学校主动推进教学改革,构建起“通商拓市、学农知农、用数提质”的培养链条,借助“基础认知—技能训练—赛项检验—产业应用”的四维融通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对接产业前沿需求革新课程
学校依托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虚拟仿真系统及《农产品电商运营》教材,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关键要素。在技能训练和赛项检验阶段,与企业合作在校内直播实训基地开展“农业装备操作+直播带货”综合训练,将技能大赛的核心能力要求拆解为教学模块。在应用阶段,组织学生考取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赛促学丰富技能竞赛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的育人功能,鼓励师生积极参赛,在实战中检验教学成果、磨砺专业技能。近年来,在校师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特别是在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共斩获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9项,获奖率高达91.6%;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更是获奖颇丰,充分展现了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显著成效。
.jpg)
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直播电商》赛项金奖师生团队
锻造高水平师资,育人初见成效
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下,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成果日益凸显,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彰显作为。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多措并举,一是“引进来”,聘请“大国工匠”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二是“送出去”,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先后赴浙江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先进院校和合作企业开展研修。通过内外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专任教师中“农业+电商”双师型教师占比从35%提升至85%,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年均600课时。团队获区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学子服务乡村显担当
学校以精准育人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人才输送方面,累计为边疆地区培养 600 余名涉农电商人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 91%,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生力军;产业培训方面,实施“新农人直播电商技能提升计划”,为 3个县培训12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地方发展方面,深耕百色宏魁村等帮扶点,推动当地农产品电商渗透率从 12% 跃升至 41%,有效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以电商活力唤醒乡村经济潜能。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不断创新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业、精电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源源不断的职教力量。
(来源:资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