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近年来,我市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破题关键,按照政府搭台、机构授课、企业吸纳、个人创业的思路,探索出一套“培训—就业—创业”的闭环体系,不仅为农村和城市的银发族输送着专业、贴心的服务力量,更催生了“金城养老”这一充满活力的劳务品牌,为破解“老有所养”难题提供了兴平方案。
8月8日,在兴平市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室里,近百名学员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养老护理专业技能。专业讲师依托国家标准教材,采用“理论+实操”模式,系统传授老年人生活照料、基础护理、疾病护理要点及心理慰藉等知识。这已是该校连续第五年开展免费养老护理培训,每年输送约300名学员,并由市人社局精准对接就业岗位。
培训学员吴盼:“这个学习班是政府免费培训,我想着将来这养老行业肯定是很不错的,而且培训还是免费的,我就过来了。”
兴平市理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王江维:“目前养老护理员的这个学员,从年龄方面来看,基本上成40-50岁居中的人员比较多,从目前的这个发展来看,有一种趋势就是年轻化,除了这个40岁左右的人员外,目前我们从培训的这个方面来看,这个20岁到35岁之间的人群是逐年的在增加。”
兴平市花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员许婷:“通过上这个课以后,就感觉里边门道挺多的,针对性比较强,一些专门的护理老师教会你一些专门技巧,也对老人照顾会更加的细心,也就是说更专业了,也更游刃有余了,养老也是个很好的产业,也想继续在这个行业。”
西安燕子月嫂中心兴平店店长苏丹:“培训完以后,我们企业就会过来招聘,然后招聘的第一个是要持有咱们证书,就是咱们学校发的这个结业证,然后体检正常以后,上岗前还要做一些针对性的培训,再教他们一些更专业的一些技能,然后再去入户,我们会签一个三方合同,公司还有保险,都是由公司这边去给他们去购买的。”
毕业学员的出路不仅限于就业,创业也正成为新风尚。45岁的北汤台村村民王霞鸽,从培训学校毕业后,敏锐抓住农村养老市场空白,将自家改造成“爱心缘养老服务中心”。这里常住8位老人,她还雇佣了2名同期学员担任专业护理员。
兴平市爱心缘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霞鸽:“我们这个养老中心扎根在这个农村,就是想让周边老人在家门口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对周边和村里的独居老人,我们重点做上门服务,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理发、剪指甲、洗澡,接老人吃饭。对需要长期照顾老人,我们提供入住服务,24小时陪护,日常生活照料。在运营中我发现养老服务需求很大,特别是农村这个群体,下一步我也想让中心规模化能服务更多老人,也希望全社会重视关爱老人。”
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模式也在城区延伸。不少持证护理员依托自家开办小型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专注服务社区内失能高龄老人。
陕西德善永康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小烨:“我们去照顾老人的话,可能会更专业,让老人的话晚年过得会更幸福一些,我希望大家不要有偏见,你想住进来,你有需求,你就住进来,大大方方的,专业事叫专业人去做。”
据了解,目前,兴平全市70岁以上老人有4.5万人,当前养老机构以个体创办为主,品牌化程度不高,从业者多为40岁以上女性。近年来,兴平市人社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截至目前,“金城养老”劳务品牌共培训2800人次,自主创业开办养老服务机构50余家,累计实现转移就业860人次,有效服务护理老人500余人。
市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马武辉:“下一步,兴平市人社局将进一步挖掘职业技能培训,助力银发经济潜力,狠抓职业培训质量监管,努力培育'金城养老'咸阳市级劳务品牌,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惠企惠民政策,为助力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人社就业创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