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课外整本书阅读展开实践研究。针对《语文课标》对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及学生在校阅读时间不足的现状,以民间故事阅读指导实践为例,从精研引领、因材施教、活动添翼三个维度,探讨助力学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转变的策略。实践证明,通过系统规划、方法指导、问题启发、活动开展等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为小学生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整本书阅读;阅读指导;悦读;民间故事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这凸显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阅读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学生在校内有限的课堂阅读时间已难以满足需求。面对厚重的课外书籍,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完成阅读任务,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五年级上学期民间故事的阅读指导实践为切入点,探索小学生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旨在实现学生从被动 “阅读”到主动“悦读”的转变。
二、精研引领:为阅读全程保驾护航
1.规划先行,打造阅读蓝图
学期伊始,我将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四本佳作——《中国民间故事精选》《非洲民间故事》以及两本《欧洲民间故事》纳入阅读规划。每月精心推荐一本作为当月必读书目,开启阅读之旅前,悉心指导学生制定专属阅读计划。学生依据自身阅读节奏,精心绘制阅读规划表,详细记录阅读进度、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关键信息,并于每周五汇报阅读进展。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阅读策略深入研读民间故事,诸如批注赏析、片段精读,制作人物卡片,创编个性化民间故事,以及拓展阅读西方民间故事等。孩子们在书页间尽情领略古今中外的人文风情,深入体悟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文化精髓。
2.授之以渔,解锁阅读秘籍
正确得当的方法乃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坚实保障。故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与文学赏析课中,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以单元课文为依托,全力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明确告知学生针对不同类型书籍应采用各异的读书方法,依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恰当的读书形式,这其中大有学问,需根据文体差异精准施策。从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到优秀作文与少儿报刊,我们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类指导。例如,指导学生阅读少儿报刊时,巧妙运用浏览与细读两种方法:先引导学生统览报纸全貌,初步了解各类消息与文章概貌,而后挑选重要、新鲜且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此外,还倾心传授批注、赏析、专题资料收集、摘要撰写、卡片制作等方法,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探索遨游,使其在体悟与实践中熟练掌握阅读的基本策略。
3.时不我待,确保阅读时效
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障阅读质量的关键要素。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精心安排一节文学赏析课,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平日鼓励学生每天携带一本课外书入校,充分利用早晨、中午及课余碎片化时间自主阅读。特别规定课堂作业完成后,学生可自由取出心爱的图书沉浸其中。我们大力倡导班级共读,每日午读时光,师生共同品味同一本书籍(九月共读《中国民间故事精选》,十月沉浸于《非洲民间故事》,十一月翻阅《欧洲民间故事》第一本,十二月研读《欧洲民间故事》第二本),借由共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在家中每日保证至少30分钟的阅读时长,为督促学生认真读书,邀请家长每日在孩子阅读后签署阅读记录卡,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阅读,共享阅读之乐。学生阅读时间充裕了,阅读成效自然显著提升。
三、因材施教:为有效阅读精准导航
1.问题启思,点燃阅读热情
在开启整本书阅读前,精心设计的“导读课”相较于简单罗列书单让学生自由阅读,效果更为显著。一堂优质的导读课不仅能助力学生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激发其强烈的阅读渴望,还能传授实用的阅读方法,协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导读方式丰富多样:可巧妙借助与书籍相关的影视作品,有效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亦可从书名巧妙设疑,从封面和封底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还能引导学生关注书籍信息,浏览目录提取关键要点,快速了解书籍全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核心目标均为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积极促使学生投身于读书活动之中。
新学期拉开帷幕,依据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要求,在完成《快乐读书吧》学习后,我敏锐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推荐《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发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该书时会遭遇各异的障碍,集中表现为仅能简单知晓故事情节,难以持久维持阅读兴趣,且未能深刻体会故事精巧构思与丰富想象。于是,在导读课上,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后,鼓励他们大胆依据题目进行预测,通过提问与轻松交流,促使学生对整本书形成全新认知与深入思考。有的学生不禁思索:“《一个‘善心’的老太婆》题目为何加引号?想必她并非真友善”“读罢题目,我猜测《望娘滩》这一故事必定与母亲紧密相关”……诸如此类的预测彰显出学生对语言文字已具备一定感知与期待能力。此时,阅读与交流同步推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整本书的预热,引导其做出理性阅读决策,从外至内激发阅读动力,进而鼓励学生自主开启阅读之旅。
2.策略赋能,提升阅读品质
历经低年段与中年段的学习沉淀,学生已初步具备借助图表梳理文章段落结构的能力,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冗长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概括提炼。在实践过程中,我以每组故事的阅读指导为契机,为学生搭建图表支架,引领他们对整本书进行深度挖掘与提炼升华。
以第一组故事的“阅读指导”为例,精心设计了一份导读单——“人物档案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聚焦这组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细致对比人物独特之处,于对比中真切感受故事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领悟到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能够发现劳动人民身上诸如勤劳、善良、勇敢、团结、孝顺、爱憎分明、勇于牺牲等诸多闪光品质,同时也能洞察到丑陋、自私、霸道、贪婪等不良形象。
又如第二组故事的阅读指导,巧妙借助图示,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密切关注主要人物的言行,精准把握人物特点,进而广泛搜集关于该人物的其他故事。以民间故事《鲁班学艺》为例,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故事的神奇之处源自主人公的卓越品质。于是,他们积极搜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丰富“鲁班档案卡”,进一步深化对人物美好品质的感悟。此外,还适时补充益智玩具鲁班锁、动画片《少年鲁班》等多元课程资源,助力学生收获更为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突破文体限制,跨越岁月长河,与经典携手同行,与历史人物“亲密相约”,尽情采撷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瑰宝。
3.对话促思,深化阅读感悟
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无穷智慧,倘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未能用心留意,那些独特的阅读体验便会如过眼云烟般转瞬即逝。而批注式阅读恰似神奇画笔,能够精准记录并生动反映学生的动态思维轨迹。阅读时,我悉心指导学生运用四年级上册所学的批注式阅读方法,边读边用圆圈、三角形、五角星、波浪线等符号醒目标注故事中的神奇元素——“神奇人物”“神奇宝物”“神奇法术”“神奇情节”,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痕迹得以清晰留存,为后续的评价分享提供了有力依据,更成为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在书页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深入理解与鉴赏文本筑牢根基。同时,还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展开心灵对话:“感谢你让我懂得了……”“倘若我拥有这神奇宝物,我会……”在批注过程中,学生主动调用过往积累,与文本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对话交流,于点滴积累中逐步培育并提升阅读能力。我还充分利用午读时光组织批注交流会,既丰富了学生的批注技巧,又拓展了阅读视野,增加了阅读收获。
在阅读推进阶段,我还会对学生的理解程度、阅读成效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与反馈。利用课前“两分钟”开展微论坛活动,主题涵盖“民间故事里的‘三’”“我为民间故事代言”等,为学生搭建展示阶段性阅读成果的绚丽舞台。下一位主讲人由上一位主讲人随机抽选,营造出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四、活动添翼:为持续阅读注入活力
为使孩子们倾心于读书,陶醉于阅读之乐,让课外阅读成效持久稳固,真正达成阅读的目标,我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全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个人阅读成果,交流心得经验,呈现精彩纷呈的读书收获,进而推动持续阅读向纵深发展。
1.思维导图,编织知识经纬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率先从课内文章《牛郎织女》入手,悉心教授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技巧。学生起初围绕单个故事展开思维导图训练,借此梳理故事情节,深化对人物的理解,清晰阐述自身阅读感悟,这无疑也是对阅读效果的有效考查。而后,在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时,孩子们再次绘制思维导图,此时他们不仅对书本内容有了宏观把握,还通过总结人物行事风格,精准剖析了人物性格特点,阅读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2.人物卡片,结识书中挚友
阅读恰似一场心灵对话,品读一本好书,仿若结交一位益友。孩子们在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过程中,与书中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亲密接触。这些人物各具特色的传奇经历与鲜明独特的性格魅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结识了许多未曾谋面的新朋友。通过制作人物卡片,孩子们将这些新朋友的形象与故事精心记录下来,进一步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与热爱。
3.手抄报,描绘心灵画卷
以“民间故事润心田”为主题,鼓励孩子们精心设计手抄报。学生们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心记录,并巧妙装饰,制作出一张张整洁美观、创意十足的手抄报。在这方寸之间,同学们尽情分享读书心得,交流精彩片段,以手抄报这一独特形式尽情抒发自己读书的深切感受,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4.故事新编,焕发经典新生
孩子们充分发挥奇思妙想,通过变换角度写故事、缩写故事、创造性扩写故事、改写大结局等多种新颖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体悟,为古老的民间故事注入了全新活力,使其绽放出别样光彩。我以课文为依托,先从第三单元的课内民间故事开启探索之旅,借由《猎人海力布》引导学生练习缩写与创造性扩写;借助《牛郎织女》一课,反复阅读并抓住关键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深入走进文章情境,深刻感悟人物性格,使想象合情合理,同时让学生在练写过程中熟练掌握阅读文章的重要方法——想象画面构建。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大胆改编结局,不仅改变了故事原有的悲伤基调,还巧妙融入更多积极向上的元素,使故事更加圆满动人,充满正能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创造性。
5.书签制作,镌刻阅读箴言
学生们依据自己对书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受,精心设计并制作书签。他们将书签塑造为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在上面庄重地写下警醒自己勤奋读书的格言名句,随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与评比。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审美情趣,让阅读的氛围更加浓郁醇厚。
6.两分钟演讲,分享阅读硕果
学生阅读成效究竟如何?为了精准评估,我利用课间操结束后至上课前的短暂时间,组织了“两分钟演讲”活动,每日安排一名学生登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为降低难度,规定学生围绕所读书籍,自由畅谈。可以讲述自己钟情的书中人物;可以将书中精彩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或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还可以朗读自认为精彩的片段并简要赏析……演讲内容可长可短,自由灵活。一位学生演讲完毕,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为避免登台时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同学们阅读时更加认真专注,收获自然也日益增多,阅读氛围愈发浓厚。
7.民间故事会,演绎故事传奇
结合第三单元语文要素“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全力激发他们的想象潜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进行大胆再创造,进一步丰富故事内涵。我精心组织了民间故事会,让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将一个个民间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孩子们沉浸在中国民间故事的世界中,为孟姜女的凄惨经历而揪心;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友谊而啧啧赞叹;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坎坷经历和真挚情感而动容……这场故事会不仅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有益实践,让民间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通过一系列阅读指导策略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实现了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阅读兴趣日益浓厚,阅读能力稳步提升。精研引领为阅读提供了系统规划和方法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活动添翼则激发了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效的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体系。
2.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整本书阅读指导体系。关注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指导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与成长的基石。(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 张克丽)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xianningwang.com.cn/file/upload/202508/29/125600411.jpg" a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