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性难题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近几年来,各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困境,小微企业的天然属性与传统银行贷款发放机制无法良好匹配。由于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经营数据不精准、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风险抵御能力偏低,也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抵质押物以缓释风险,往往较难获得银行贷款。此时,部分小微企业出于急切的资金周转需求而求助于民间借贷甚至地下融资渠道,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借贷市场的阳光化管理。
传统银行贷款业务中,银行在响应国家号召扶持小微企业的同时,还需兼顾净息差、不良率等指标,承担着系统性金融安全的重要职责,风险容忍度十分有限,若出现重大风险将极有可能化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银行设定了较高的贷款准入标准和资产抵押要求。此时,若能引入借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手段,保险公司对最终的损失负责,以保费覆盖风险原则进行风险定价,将大大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灵活性。保险公司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与银行同样受严格监管,具备较为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水平较高。保险与银行联合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可为客户提供更低费率、更佳体验的贷款服务,符合国家号召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导向,能实现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有效补充。
以平安产险为例,在风险审核环节,平安产险避开传统企业贷款模式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以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业务为切入点,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作为投保人,聚焦于对个人的信用资质、资产状况、欺诈行为的辨识,采用标准化的产品、模型化的风控、集约化的运营,审批处理时效高,运营管理效率强,有能力应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短、小、频、急” 的融资需求,摸索出一条商业可持续的道路。平安产险助力小微企业贷款,在发挥保险业优势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是以履约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保险产品,其功能是为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在小微企业和银行间引入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之后,结合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一旦发生还款困难的情况,则由保险公司代偿,保险公司具有风险管理和集中化经营的优势,投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后,银行便可以放心的为中小企业放贷,这就可大大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29号文)中提到:“鼓励保险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保证保险、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适当降低保费”。
2022年4月银保监会出台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37号)中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供给。
平安产险信保业务以互联网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为主,致力于为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得借款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消费类等客群提供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增信服务。2021年,平安产险为95万有生产经营用途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的提供了保证保险增信服务。央行、各部委多次发文,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流程繁琐、资金周转难、还款压力大的问题,补齐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短板。平安产险互联网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通过客群精细化管理,合规审慎经营,为小微企业主客户提供融资增信服务,涉及农业、餐饮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等各领域。本着减费让利的初衷,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业务2021年已全面采取余额法收取保费,截至目前,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余额法下客户总保费约为本金法下的八成,切实响应国家要求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的号召。
平安产险将继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积极研究和开发五年期信保产品,以支持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降低小微企业还款压力。加大AI技术在投保流程和核保技术中的应用,提升客户体验,控制风险,助力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