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福瑟小说《晨与夜》新书发布会举行

   2025-07-25 kongyu1010
核心提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在挪威西部长大,那里以峡湾和崎岖的地貌而闻名。挪威王国驻沪总领事宋韬先生认为,峡湾“形成了一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在挪威西部长大,那里以峡湾和崎岖的地貌而闻名。挪威王国驻沪总领事宋韬先生认为,峡湾“形成了一种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的独特社会结构”。峡湾,狭长而深邃。宏伟、美丽,却也无情。峡湾地带人口稀少,生活简单,沉默无言。而福瑟独特的写作方式——节奏、重复、含蓄和低调的表达——正是“与他在挪威西部峡湾地区成长的文化和语言密切相关”。

近日,约恩·福瑟小说《晨与夜》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社联合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了一场名为“峡湾变奏”的约恩·福瑟《晨与夜》新书发布会。

图片

中挪文化基因的交融

活动现场,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宋韬,凤凰传媒副总经理、“福瑟作品”策划编辑袁楠,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李瑞华致辞。邹鲁路亦与现场观众一起,朗诵了《晨与夜》和《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中的片段。在朗读、对话与表演中,各位到场嘉宾从各自的阅读经验和成长经历出发,探讨了福瑟语言的独特风格,以及作品的别样魅力。

宋韬在介绍《晨与夜》一书的同时,也介绍了福瑟作品中鲜明的挪威特色——使用新挪威语(Ny Norsk),以及挪威西部的出身为福瑟作品带来的极简的语言风格。新挪威语的直接与口语化,能更直接地触动读者的情感,而福瑟含蓄而重复的写作方式、对人生本质问题的探讨,则在内容的维度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袁楠表示,作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北欧文学板块的重要布局,《晨与夜》的问世,不仅是中挪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更标志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实践中的又一次深度探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始终秉持“以书为媒,对话世界”的理念,而《晨与夜》的出版,是“将中国故事推向世界,将世界文明引入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

图片

李瑞华认为,《晨与夜》的出版,离不开中挪文化界的深度协作,也是译林社“世界文学译介工程”的重要里程碑。未来,译林社将继续与挪威驻沪总领事馆深化合作,系统性推出福瑟的“七部曲”等代表作,让这位诺奖得主的创作全景式呈现于中文语境。

福瑟研究专家、福瑟作品中文译者邹鲁路分享了约恩·福瑟致中文读者的信。在信中,福瑟表示:“对我而言,在我笔下所流淌的所有文字中,无论是戏剧、小说还是诗歌,《晨与夜》无疑是我最好的作品之一。”

图片

沉默中自有无声之力

在对谈环节,袁楠、陈丹燕和邹鲁路就福瑟在中文世界的出版,及各自对福瑟的阅读感受进行了讨论。

袁楠分享了决定引进福瑟作品的动机。译林出版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经典名著的直译,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外国文学矩阵,其中也包括部分戏剧作品,如达里奥·福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引进福瑟的作品,便是基于对这一文学矩阵的维护与创新的考量。北欧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环境,让北欧文学产生了不同于美洲文学和其他欧洲文学的独特气质,而这种让人好奇的特质,恰好也是译林的文学矩阵与国内读者所迫切需要的。福瑟作品的引进与出版,能让读者更多地感受到来自人类优秀文学的声音。

陈丹燕对此表示认同。她提到,一个作家生活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故事与思想。一个好的作家写下的任何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他的祖国。她指出,福瑟的作品中,不仅有冰山与雪花,更有极大的沉默,然而,在简洁和沉默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声音。挪威看似寒冷而寂静,但它的光线却非常细腻而多变,正如福瑟笔下人物丰富的心灵生活。福瑟作品的魅力,便在于在这个广袤却彼此割裂的世界上,通过“无声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思想的共通性。

邹鲁路认为,福瑟的作品书写的是生命的裂痕。她将每个人的生命形容为一场时间与生命荒原上的千疮百孔的旅程,而福瑟写作的就是这包含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的一切。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诗歌,福瑟始终描绘着世间最真实的人和人生,书写着生命的喜怒哀乐。人之所以为人,恰恰就是因为这具破绽百出却仍然思考与前行的肉体本身。福瑟对这些肉体的书写,也正等待着有勇气的读者,将它轻轻翻开。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 出版社供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