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美丽北京”建设提速

   2025-07-28 kongyu970
核心提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4日电(实习生傅鑫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驱动、三监联动”生态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4日电(实习生傅鑫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驱动、三监联动”生态环境新型治理体系不久前入选“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今天召开的“北京市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更多前沿生态环境科技应用集中亮相,它们为美丽北京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的发展是支撑美丽北京建设的核心引擎。科技支撑北京创造了大气治理的奇迹。现在面临2035年美丽北京率先建成这一更高目标,科技的角色更关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李丽娜说。

李丽娜介绍,精准溯源是科学治污的前提。北京在全国首创大气PM2.5综合源解析方法学,于2014年、2018年、2021年连续发布三轮来源解析结果,量化分析北京市PM2.5来源组成和区域传输影响,为科学制定不同阶段治理措施提供了充分依据。

图片发布会现场。傅鑫琦/摄

从“1微克”到“0.1微克”,扬尘治理成为如今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的颗粒物被称作降尘,降尘量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清洁程度,影响着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搞清楚降尘从哪里来,才能从源头出发,进行针对性治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可以发现降尘量高值点位,但不能分析高值污染成因和治理方向,北京有迫切的治理需求,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摸索研究。”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夏天翔表示,北京市环科院攻关创新降尘量采样方法,自主研发了多方位降尘采样器。

夏天翔介绍,该采样器将东南西北4个风向和静风条件下产生的降尘量,分别采集到5个集尘缸,可量化不同方位颗粒物污染源对监测点降尘量的贡献。他以北京市西城区官园站点附近区域为例说明:“2024年平均值降尘质量占比排名前二的是北风和南风方位集尘缸,表明北风和南风方位是扬尘源重点治理方位。”目前,该设备已取得专利并应用于北京市多个区。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成果也应用于水、土和生态治理中。“‘鱼脸识别系统’就是水生态的‘听诊器’。”夏天翔介绍,北京市环科院研发了融合5G传输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鱼类在线监测一体化系统”,也被称为“鱼脸识别”系统,可以表征北京水环境质量与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目前应用在永定河、北运河等水域。

图片

在土壤治理领域,北京市环科院研发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健康风险精细化评估技术。夏天翔说:“这项技术显著提高了风险预测精度,减少了30%左右不必要的修复工程量。”该技术入选了科技部编制的2023年《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多年来,北京绿色发展成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专项评估报告,向全球推介大气污染治理“北京经验”。李丽娜表示,北京正把握科技体制改革新机遇,并以“请进来”吸纳全球创新理念,以“走出去”分享北京绿色发展实践。每年举办的“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已成为分享经验的平台。

李丽娜表示,未来将瞄准精细化的管理需求来开展科技布局,聚焦关键问题组织基础研究,支撑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如重点开展大气颗粒物中硝酸盐迁移转化机制、空气质量中长期及精细化预测预报等研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撑攻坚行动与低碳转型落地,如针对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难题,开展生活源VOCs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技术攻关;深耕数智化治理模式体系建设,支撑超大城市治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