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原本大家都以为樊振东的德国之行,会是一场“星光熠熠”的旅程,谁料到一场发布会却让一切光环被拆解得干干净净。
所谓的“巨星光环”、所谓的“票房神话”,在现实面前,似乎都成了舆论中虚幻的标签。
如今28岁的樊振东,正处在一个微妙而尴尬的位置上。德国俱乐部寄希望于他的影响力来带动票房与曝光,而国内却不断传来“出国捞金”的质疑声。表面上看,他是走出国门享受荣誉,实际上却是背负着多方期待和压力,重新站在陌生的起点上,就像再一次开启创业之路。
发布会上的“门票疑云”
刚到德国没多久,俱乐部就为樊振东精心准备了一场隆重的见面会,原本是个充满喜悦的场合,却被一名记者抛出的问题弄得略显尴尬。那位记者直接问道:“听说你们首场比赛的门票有八成都是被中国球迷买走的,这是真的吗?”
经理一时间有些为难,但还是如实回答,说票的确卖光了,其中有很多中国球迷购买,不仅包括国内赶来支持的,也有旅居欧洲的侨胞们。回答本身没问题,但总有网友挑刺:有人说这是在国外继续收割中国球迷的钱,也有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支持,毕竟“自家孩子出门打拼,乡亲们捧个人场”才是最温暖的鼓励。
不管争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门票能在短时间内售罄,本身就说明了樊振东的号召力。这代表着中国运动员只要走出去,就自带影响力与市场,这本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天上掉下个“樊巨星”?
再看看樊振东所在的城市——萨尔布吕肯。这座德国小城并不算热闹,但因为小胖的到来,俱乐部上下既兴奋又有些措手不及。毕竟乒乓球在德国并不像在中国那样是“全民运动”,普通市民对于“小胖到底有多厉害”并没有清晰概念。
然而国内球迷的热情却出乎他们意料,不少人将这座小城加入了旅行目的地清单,一时间让当地的酒店、交通、安保都得重新评估接待能力。人一多,场馆安全、训练秩序、甚至樊振东的隐私保护,都会成为新的考验。
俱乐部也吸取了经验,坚决表态不会公开樊振东的住宿信息,保证他能安心备战。要知道,过去他在国内甚至曾被极端粉丝闯入房间吓到,这回远赴异国他乡,更需要严密的保护。
打球容易,适应难!
抛开场外热闹,真正的难题在于适应。语言不通、饮食差异、比赛环境和战术风格都与国内大不相同。习惯了豆浆油条的人,突然每天只能吃面包香肠,必然会感到不自在。几十年前姚明初到NBA时,也经历过类似困境,全凭毅力与坚持逐步克服。
更何况首秀压力格外大,俱乐部虽然没有明说,但暗示已经很明显:第一场比赛的表现,会影响之后的一系列安排。这无形中为樊振东增添了一份沉重的担子。显然,这次出走并不是轻松的“镀金”,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挑战。
是“捞金”还是“开拓”?
所以,说樊振东只是为了“捞金”恐怕并不公平。以他在国内的地位和收入,他完全可以安心留在舒适圈。但他选择出国打球,更多是为了锻炼自己,挑战不同环境,同时也为中国运动员探索更多可能。
首场2000张门票一抢而空,已经证明了顶尖运动员在巅峰时期的稀缺价值。不仅主队喜笑颜开,就连对手也乐意,因为有樊振东参赛,票房自然火爆,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提高了整个德国乒乓联赛的关注度。
对于我们球迷来说,其实无需太在意外界的纷纷扰扰,只要真心祝福小胖,希望他在德国既能打出好成绩,也能保持健康和快乐。毕竟,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是中国乒乓的骄傲。
小胖,加油!在异国赛场奋力拼搏的同时,也要记得照顾好自己,常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