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还能怎么拍?导演、制片人、媒体人一起出招

   2025-07-27 kongyu530
核心提示: | 总第4015期6月12日下午,由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第十期——“流金岁月照进时代脚步:用
 总第4015期
6月12日下午,由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第十期——“流金岁月照进时代脚步:用当下视角呈现年代故事”,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
作为此次系列学术沙龙的收官活动,上海视协特别邀请重磅嘉宾著名主持人林海、知名制片人杨晓培、文艺评论家李星文、知名导演程亮,与观众深入探寻了年代剧的魅力。
图片
影视作品内外崛起的“女性力量”

近年来,“大女主戏”成为影视剧的关键词。无论是古装剧中背负家国仇恨、一路逆袭复仇的女强人,还是现代剧中清醒独立、撑起家庭与事业的都市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正在银幕上发光发热。

嘉宾们围绕《烟火人家》《繁花》等热门剧集,探讨“大女主戏”的演变趋势、观众心理变化,以及女性创作者如何在行业中发挥自身优势。

李星文指出,十年前电视剧市场以中老年女性观众为主导,讲究“情感丰富、情节曲折”。但随着视频平台崛起,年轻女性成为主力观众群体,她们对角色的期待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现在的‘大女主’不再是靠男性的帮助一步步成长,而是自己开挂、升级打怪,甚至要在复仇中完成自我觉醒。”

他提到,《芈月传》时期的大女主仍依赖“艳遇式剧情”——一个又一个男性角色推动主角成长;而如今的女性形象则更加独立、坚强,在家庭中“扛起大半边天”。

而在现实题材中,女性角色则更多呈现出“人间清醒”的状态,她们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处理家庭矛盾,往往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

与影视剧中越来越丰富的女性形象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业者在影视行业引领风潮,杨晓培作为从业者中的领军人物,在谈到女性从业者如何在以男性为主的影视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女性在职场上最大的优势是坚韧且柔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掌控一切,而是做好最后的质控。”

她强调,一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导演、演员、编剧等多方协作:“我把项目交给导演之后,就充分信任他们的创作空间。”

她还特别提到,在拍摄女性群像剧时,导演是否具备“女性视角”至关重要,他们要能够理解女性的情感细腻,能在影像表达上做到真正的共情。

图片

从“她经济”到“她力量”,影视作品正在记录时代的温度从“大女主”到“女性群像”,从“艳遇成长”到“独立觉醒”,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类型化转向,而是一种社会情绪的真实映射:当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舞台中央,影视作品也在用光影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她故事”。

职场元素加持,国产剧破局同质化

针对提问者提出的“年代剧同质化严重”问题,李星文表示,年代剧需打破“三化”,探索“生活+职场”的双轮驱动。

李星文坦言,目前无论是年代生活剧还是都市情感剧,都面临“套路化、重复化、审美疲劳化”的三重困境。

他提出,我们可以尝试将生活、情感与职场进行叠加。过去四十年的国产剧主要依赖“生活+情感”的单轮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而职场题材千变万化、极具潜力,虽然门槛高,但一旦深入挖掘,可以带来新的叙事空间。”

他以《理想之城》《城中之城》等作品为例,指出这些剧通过展现真实职场生态,成功提升了剧集的专业性和可看性,“如果能把职场元素有机地融入年代剧中,或许能开辟出一片蓝海。”

杨晓培则对职场方向突围持高标准的谨慎态度,她认为职场剧门槛很高,需要有高度的专业度,同时还要让普通观众产生共鸣。

导演程亮则表示自己对职场题材充满兴趣。他提到王家卫团队拍摄《繁花》时所做的大量实地调研工作,包括走访股票交易所、采访当年的老股民等。

“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拍出真正有质感的职场戏。即使你不做直正的职场剧,你把职场元素做好了一定是加分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