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文
编辑 | 李薇
“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外卖,也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
昨天,在面对社会对京东扩张等问题的关注,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道。
同时他强调:“走到今天,京东早都已经不再属于哪一个人了。90万名员工背后是90万个家庭。能把京东经营好了,让我们这90万家庭有希望,活着有尊严就好。”数据显示,到今年二季度末,京东员工将达到90万人。
五年前,如果说“无边界”战略的企业家代表是美团的王兴,那2025年,这个头衔非刘强东莫属。20多年来只关注电商的京东给人的感觉是,突然在2025年开始了疯狂扩张。
首先是春节后,京东高调进入外卖行业,搅动了本已格局稳定的外卖市场,把外卖老大美团打得措手不及;
近期,京东又把触角伸进了OTA(在线旅游)市场,在脉脉等求职平台,京东正以3倍薪资从携程、美团、飞猪、同程等平台大规模“挖角”酒旅人才;
与此同时,京东还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它的线下综合类消费商业体京东Mall,大有要把线上的家电3C生意拓展到线下的势头。

事实上,外卖、在线旅游、线下零售,这三个领域在外界看来都不好碰,且已形成稳定格局:
根据交银国际证券的研报,2024年美团在外卖市场份额占比为65%,是绝对的老大,而剩下的35%里,阿里饿了么占了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
携程靠着收购等措施霸居在线旅游多年,以56%的GMV市占率稳居第一,同程(15%)、美团(13%)、飞猪(8%)分列其后;
线下零售在过去20年,已在和京东、阿里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即便是阿里后来收购了银泰也是以经营失败无奈出售而告终。
对此,刘强东回应首次详细阐释了京东布局外卖、酒旅等业务的缘由和思路。
他表示,最近的五年很遗憾,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可以毫不留情地说,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是他创业史上最没有特色、贡献价值最少的五年。
未来,京东每年都会有一个超级项目,目前已经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六个项目创新项目在推进中。

刘强东回忆,2007年京东做了第二家公司京东物流。之后每三年就会出来一家新公司,比如京东金融、京东工业、京东健康、京东产发。但是京东集团所有业务只会围绕供应链展开,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他从来不碰。
“现在京东做的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的,所以我这一辈子,或者说我们整个京东集团都会一直围绕供应链开展业务。”刘强东坦陈,“我们并不是一个所谓多元化的公司,我们看似有很多公司,但其实所有公司都服务于供应链,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外卖,也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
他还谈到了自己的回归:”这次回来也是因为许冉(京东集团CEO)要求。她说你必须回来给我干几年,带我把所有活干一遍。因为她确实没做过零售、没做过电商,等她找到感觉之后,我再往后退退,然后我会全职去做国际业务。我希望有一天能尽早把国内业务都交给她。”
外卖:和美团完全不同
的商业模式
自今年春节后高调进入外卖市场后,京东来势汹汹,刘强东亲自送外卖、请外卖小哥吃火锅造势。
据艾瑞咨询,截至2025年6月1日,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约有45%的市场占有率,与美团、饿了么共同构建起“三足鼎立”的行业新格局。
对此,刘强东表示,再过一个月,京东外卖很快就会出来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已经在做很多准备。我相信这种商业模式将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能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又安全的食品。
“外卖之争”是老百姓点餐的生意,但其实京东做的逻辑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才刘强东所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他说京东可以永远不赚钱,他只要靠供应链赚钱就可以了。京东现在有40%属于交叉销售,用户就可以去买我们电商(平台的商品)。所以京东亏的钱,相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的钱还是要划算的。

京东定义的“体验”为三个——产品、价格和服务。京东所有的商业模式比拼的都是,产品比你更好、价格比你更便宜、然后服务比你更好。
刘强东认为,京东只有把外卖做成功,三分天下,餐饮店就不需要去选哪边站,也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有能力对他进行二选一,那时候比拼的还是看谁的成本好,谁的价格低,谁的服务好,谁的品质好。
酒旅:把客户成本
降低2/3
在外卖之后,刘强东还在近期来“整顿”酒旅行业了。近期,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盛传,京东正以3倍薪资从携程、美团、飞猪、同程等平台大规模“挖角”酒旅人才,并主打“零捆绑、透明价”+补贴策略。
此举被业内理解为“直指携程、美团盈利核心”。还有业界人士推测,京东“明攻外卖、暗抢酒旅”,企图“用高频外卖引流,靠高利润酒旅赚钱”。
对此,刘强东谈到,酒店背后也是庞大的供应链,而且很杂乱、成本很高,所以京东希望把整个工业品,我们叫非生产性主料成本降低,原来是行业平均毛利60%,我们京东工业只需要20%就可以做,也就能把这个我们客户成本降2/3。
“如果你不能给行业创造价值,别人60%,你也60%,你其实没有创造价值,你进入这个商业模式终有一天会输的,但我们建议,我们为酒店餐饮成立一家新通路,我们先干的是便利店,已经150万家了,我们解决了他的假货问题,同时把它的投入成本降低三成四成,我们就留一成,所以便利店成功后,我们接着就干餐饮、做外卖,第三个就是做酒旅。其实都是为了给背后的供应链做铺垫。”刘强东表示。
整个京东电商21年以来,大家能在京东买东西,刘强东总结就是因为产品好、价格低和服务好。
所以京东不光是有对酒店的供应链,未来京东还有美容的供应链、医美的供应链,医院的供应链。以后各种业态的供应链,京东都会用新通路的方式给他提供供应链服务,这跟整个京东集团只做供应链的一切职能一脉相承。这是京东做酒旅的逻辑。
发展:不能把利润
当第一追求
2009年,京东做了一个很大的决策——进入大家电领域。当时所有投资人都反对,因为那时候亚马逊也没做大家电,你京东这么小的公司,而且国美、苏宁当年多大,那是中国第一大零售企业和第二大零售企业,两大名企业。
“但是为什么我们觉得能做成?”刘强东反问,“核心逻辑是我查了2009年整个中国家电品牌商行业的净利润不到两个点,但两大零售巨头净利率高达6%。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线上卖家电,可以把成本压到6%。这意味着,我光毛利就能做到80%,就能赚钱,所以京东可以让利给消费者10个点。”

刘强东坚持,在行业里面,品牌商创造的社会价值比我们零售商高得多,品牌商冒着风险,他做的事情是比我们零售商更高的。京东希望零售商只能拿1/3利润,2/3应该给品牌商拿,这才比较合理,这样才能促进品牌的发展。
没有品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就永远没有质量,如果一个国家永远靠垃圾货、白牌货,经济永远不可能好。因为生产垃圾货的工厂老板也赚不到钱,他就只能拼命压榨员工,不可能给他交五险一金和好的工资待遇,产业工人被压榨了就没有钱消费,只能买垃圾货,整个经济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要让品牌商多赚钱,品牌商赚了钱就会投入研发,生产质量更高的商品,然后有了更新的商品,他会多招人才,就会拼命给员工涨工资,工人收入高了,也会买有品牌的商品。所以,对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产业工人来说,大家都是双赢。
今天京东在家电行业是绝对第一大企业,国美苏宁加起来都不到我们1/5。但整个中国的家电品牌商净利润超过10%,京东在家电行业的净利润大概是三到四个点,也就是说品牌商的利润是京东的两倍,当年国美苏宁是品牌商利润的3倍、4倍。
京东零售综合成本只有10%,而且还做了物流。10%在零售商行业里意味着什么?全世界能做到成本只有10%的只有5家公司。传统的商超需要20%,国美苏宁需要15%。所以京东怎么走到今天,其实背后是我们的成本效率和体验支撑。
企业必须要赚钱,企业不赚钱太可怕了,你都是失败的企业,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所以利润一定要有,但我们真正做到了没有把利润当做我们的第一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