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院法官沙丽:八年主审案件4000余件,用司法裁判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2025-08-06 kongyu650
核心提示:7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法院系统代表围绕“严格公正司法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与中

7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法院系统代表围绕“严格公正司法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沙丽是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的首批员额法官,八年来,她主审案件4000余件,她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司法的试验田——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与发展。她坚信,每个案件中一点点的突破,最终都将汇聚成为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的强大力量。

图片

沙丽是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的首批员额法官,参与打造了互联网审判新模式,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在线就可以完成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宣判整个流程。一些因客观原因无法同步到庭的当事人也可以采取“异步审理模式”,不同时、不同地、不同步登录平台完成诉讼。八年来,沙丽主审案件4000余件,包括涉数据权益、算法规制、平台治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件,通过具有鲜明观点和价值导向的司法裁判努力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她参与前沿领域立法论证会40余次,并加入杭州市数据专家组,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调研文章40余篇,为互联网司法实践的发展贡献智慧。

作为一线法官,沙丽说自己深切感受到审理首例案件时沉甸甸的责任感。一个判决会为创新技术的发展划定法律边界,甚至会对涉案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压力当然会很大,常常伴随着焦虑、困惑。但同时,压力却也能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首例案件的裁判过程就像一场场没有攻略的旅程,需要有破局而立、向新而行的勇气和动力。从数据权益界定到平台责任划分,从群控软件、流量劫持、深度伪造到算法治理......这些年来沙丽审理的每一起新类型案件都可以说是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度对话”。“我常常会有很强烈的紧迫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争分夺秒钻研最新法律法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她说,要尽自己所能“求极致”,查明复杂技术事实,明晰法律适用规则,让判决“有回响”,经得起未来考验、社会考验。

当沙丽审理区块链电子存证第一案时,业界对于区块链证据效力的认定众说纷纭。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沙丽反复研究行业发展现状,探究技术利用原理,追溯法条渊源,潜心研究后力求融会贯通,最终通过判决,首次确立了区块链证据效力的审查认定规则。其后,该规则被《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吸收采用。在审理首例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播侵权案时,沙丽特意去网络平台刷直播,比对原被告的使用场景、技术运用,进而判断被告模仿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播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还针对性地发布了网络直播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在沙丽的电脑里,她为这些新类型案件建立了“档案库”,每个文件夹里都密密麻麻排列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文件,包括打磨很多遍的判决书以及撰写的案例、论文等调研转化成果。“档案库”是沙丽处理新类型纠纷的“地图”,记录着沙丽在一次次案件破难闯关中点点滴滴的感悟。“我坚信,每个案件中那一点点的突破,最终都将汇聚成为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的强大力量。”

沙丽表示,未来,将在高标准打造新时代互联网法院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实干争先,奋力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建设。

记者:李运恒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